• 紡織網 請登錄 注冊 忘記密碼
    化工網商城 風險評級 產業鏈 企業郵局 網經社 瀏覽舊版
    紡織網

    紡織數字化營銷平臺

    歡迎注冊
    忘記密碼

    已有賬號? 請登錄>

    首頁 找企業 看產品HOT 采購中心 資訊中心 展會 招聘 百科 撮合交易
    您的位置: 首頁 > 百科 > 面料 > 印金

    印金

    中國紡織品印金之名不少,如貼金、銷金、屑金、明金、泥金、金泥、描金、灑金、撒金等。但是,最為基本的印金工藝不外乎兩種:一是貼金工藝,二是泥金工藝。 一,黃金的利用及其在紡織品上的應用   黃金呈黃色,永不變色,光芒四射,魅力誘人,十分珍貴。黃金體積小,價值大,便于攜帶和收藏,其物理性能特別優越,如不怕侵蝕,不受風化,延展性強,硬度2.5-3.0,便于加工。黃金的這些優點,決定了它從醫開始便被上層社會所壟斷。   在我國,黃金利用史的起點是青銅時代,大約開始于距今3800年的卡約文化時代和殷代,此前已經在北方草原和中原一帶初見端倪。對甘肅玉門火燒溝新石器時代晚期四壩文化墓葬出土銅器進行的定量成分分析和金相檢驗、表面定性成分分析以及表面局部除銹分析結果顯示,當時已經有多樣的銅器材質,另外有元素多樣化且含量較高的雜志。雖然我們暫且沒有證實這些多樣銅器材質以及多樣化雜質中是否包含了黃金類金屬元素,但是可以肯定,多樣化金屬材質的利用有助于人們發現黃金并加以利用。此外,黃金的利用在西南地區也有過短暫而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但最終融溶于中原文化而消逝。   加工黃金的技術似乎從一開始就為后來紡織品印金做好了準備。紡織品印金是一個總稱,具體包括貼金、泥金等,而其中出現最早并且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印金方法便是貼金。貼金的黃金需要制成金箔,而我國黃金加工就是從制作金葉片開始的。金葉片的厚度雖然遠比金箔要厚,但其總體發展趨勢是平面化。如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金銀器出土于青??ㄈ粑幕?、甘肅四壩文化,均以金葉片和金絲為其原料。據考古發現,河北藁城商代遺址中的漆器鑲嵌有金箔裝飾,河南安陽殷墟侯家莊西北崗出土有金泡和橋形金片,鄭州商代遺址出土過夔龍紋的金葉裝飾品。這些考古記錄證明了早在商代人們就已經能夠掌握和利用黃金最富延展性這一特點,加工出像安陽殷墟發現的厚度僅百分之一毫米的金箔。制造金箔為紡織品印金工藝的出現奠定了材料加工的技術基礎。 二、紡織品印金之名及其工藝  【貼金】是將金箔黏貼在紡織品上面。迄今見到最早的貼金紡織品實物出土于新疆營盤漢晉墓地。貼金紡織品工藝最具技術性的環節在于金箔的打制和膠黏劑的利用。   金箔使用黃金錘成的薄片,現代民間傳統工藝制作金箔,以含金量為99.99%的金條為主要原料,經千錘百煉的敲打,成為面積2.5平方厘米的金葉,然后夾在煤油熏煉成的烏金紙里,再經6至8小時的手工錘打,使金葉成箔,面積相當于金葉的四十倍左右,再裁成方形即成?!短旃ら_物》卷中《五金·黃金》記載:“凡色至于金,為人間華美貴重,故人工成箔后施之。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黏鋪物面,可蓋縱橫三尺。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烏金紙中,竭力揮椎打成(打金椎短柄,約重8斤)?!庇谂c現代民間金箔制作工藝大致吻合。傳統制作金箔的工藝過程比較復雜,至今在民間工藝中仍細分有配比、化條、拍葉、做捻子、落開子、沾捻子、打開子、做開子、炕坑、打了細、出具、切箔等十二道工序。最后制成的金箔色澤金黃,光亮柔軟,輕如鴻毛,薄如蟬翼,厚度低于0.12微米。   膠黏劑的選用,歷代都可能用所不同,不同地區也會有所差別,因此難以確定。不過,通過查考文獻記載和民間工藝調查,大致在古代被用作印金黏合劑以及摻合劑促黏的材料有大漆、桐油、楮樹漿、桃樹汁、骨膠、魚膠、糯米糊、大蒜液、豆漿黏液、冰糖水等。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中國特產,故泛稱中國漆。為一種天然樹脂涂料,是割開漆樹樹皮,從韌皮內流出的一種白色黏性乳液,經加工后制成。漆的利用開始于新石器時代晚期,到了商代,色漆更加豐富且出現得了在漆器上面黏貼金箔和鑲嵌綠松石的工藝。歷經西周、春秋,漆器制作技術日精,在漢唐宋元得到長足發展,并沿用至今。歷史上的大漆曾用以涂飾宮殿、廟宇、車船、棺材和家庭用品。加漆紡織品有漆紗等。桐油,是從中國特產油桐種子中榨出來的一種干性植物油,主要成分是桐油酸。桐油具有迅速干燥、耐高低溫、耐腐蝕等特點,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制漆、建筑、印花、油墨、造船業等制造工業。如在制漆中,因桐油膜亮度比漆大,但抗老化性能不及漆,漆產量比桐油小,成本亦高,所以把桐油滲入漆中,既可對漆起稀釋作用,改善漆的性能,又可降低成本。古代建筑中用糯米飯拌以桐油石灰來黏合磚塊,這種黏合劑的強度甚至超過現代的水泥砂漿。在印花中,藍印花布是利用油紙鏤花版確定圖案位置,這種油紙鏤花版由桑皮紙用柿漆裱成??贪娣椒ê完幙碳艏埾嗤?,只是連線要牢,強調勻稱,防止翹角。紙版刻好后再涂一層桐油,一是增加牢度,二是使之不易透水。王?(xù)漢代織繡品朱砂染色工藝以及馬王堆的漢代印花做過涂料染色和印花實驗。在實驗中,王?采用的是以蛋黃乳化少量熟桐油再混入顏料制成的色漿,因為他認為漢代朱染織物色漿中的黏合劑,除了各種膠類之外,使用干性油(比如熟桐油等)的可能性很大。楮樹漿,既楮樹汁液。楮樹,又叫構楮樹、構樹,屬??浦参?,落葉喬木,雌雄異株,葉子有時缺裂成對稱,果紅色可吃。構楮樹乳汁內含有酚類化合物,具有與漆酚相似的優良黏合作用。構樹的俗名很多,詩經稱為“谷”,樹皮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可以用來造紙,所以稱為造紙樹;楮樹,樹液如乳汁,所以稱奶樹,農民以其樹葉喂食鹿、牛、羊等動物,所以又稱鹿仔樹?!短旃ら_物》卷中八《五金·黃金》:“以之華物,先以熟漆布地,然后黏貼,貼金字者多用楮樹漿?!碧夷z,又名桃樹膠,為桃、李、杏、櫻桃等樹干分泌的脂膠,桃樹以山桃樹為主。桃樹原產我國,《詩經》中即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佳句,現在世界各地廣為栽培。桃膠是半透明的多糖物質,用途廣泛,紡織工業中北用作酸性印花漿料,花筒雕刻工藝用作保護膠劑,印刷工業用作金粉膠黏劑,調和制作顏料,可使用、藥用和做紙品黏劑,可替代進口的阿拉伯膠。明膠,是一種從動物(牛、馬、豬)的結締組織(皮和骨)中經過多步驟的漫長降解而抽提出來的一種蛋白質,使用歷史久遠。與印花工藝相關的傳統制墨以及顏料生產中常用明膠作為調黏劑。調和顏料的明膠也叫黃明膠、廣膠,多產于廣東、廣西,是用牛、馬的皮、筋、骨、角制成,黃色透明,成方條狀,無臭味。加水用微火融化,只用上層清輕的兌入顏色,下面渾濁的不用。阿膠,又叫傅致膠,也是用牛馬等獸類的皮、筋、骨、角制成的,出山東陽谷縣東北六十里的阿井。膠有三種,清薄透明,色淡黃的,選作兌顏料用;另一種清而厚的,或黑如漆的入藥用;其余渾濁不透明的,只可以黏器物用。畫家用時,也加清水微火融化,只用上面的清水。糯米糊,以糯米煮制的漿汁。糯米別稱江米、元米、酒米,糯稻為中國栽培的稻的一個變種,米粒乳白色,胚乳多含支鍵淀粉,易糊化,黏性強,脹性小。明代在砌筑城墻時,廣泛采用石灰砂漿和糯米汁一起攪拌后作膠結材料。另外,民間制衣糊料、張貼市肆檐下的春聯也常用糯米糊。根據民間藝人的說法,傳統貼金裝飾技法是將金箔用竹鉗子夾起,貼在有黏性的底子上,貼金的底子,用魚鰾膠水遍刷一層,這是唐宋的古法;用構樹津液,是關中一帶的方法。豆漿黏液、大蒜液、冰糖水都可用,一般在布上用大蒜液,在壁上和木板上,用“金膠油”,在線條上用“瀝粉”。此外,傳統工藝中用于黏合的材料還有蟲膠、馬鈴薯汁膠等。   貼金所用金箔多稱片金,有一定的厚度和牢度,通常根據花紋需要可以再沒有背襯的條件下進行剪貼黏貼,經捶拍附著于紡織品。后來,可能出于經濟的考慮及技術本身的發展,金箔制得越來越薄,脆弱到了吹絮若鴻的境地,便無法再以剪貼黏貼,所以,利用整張金箔鋪箔黏附成取代貼金印花的主要方法。在金代,這種方法可能已經用于建筑裝飾?!督鹗贰け炯o》第五“海陵”:“宮殿之飾,遍傅黃金而后間以五采,金屑飛空如落雪”,記錄的大概就是鋪箔黏附的貼金工藝。鋪箔黏附用的雖然是整張金箔,但實際上只有預先印有黏合劑的花紋處固著金箔,其余未黏著的碎金箔都要在最后抖落撣盡、銷毀,“銷金”可能因此得名,故又稱屑金。屑,碎末也。然而金人避諱,所以改銷金而言“明金”,宋人剛好相反,喜歡以銷金諧音消滅金國,因此銷金之名流行,屢見于文獻,元代則沿襲宋代,多用銷金之名。   【泥金】是將金粉與膠黏劑調和成泥后印或繪于絲綢表面的加工方法,泥金的方法與中國的繪畫傳統聯系緊密,因此其歷史可以追溯得較為久遠。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泥金紡織品出現時間并不算太早,漢晉時期只是一個開端,真正流行則是到了唐代才開始,因為泥金工藝師以金粉的制取為技術前提的。   傳統金粉的制作方法有兩種:其一是磨削法和助劑研磨法。金粉的磨削法選用翡翠屑金,如《本草綱目》所列金藥“金屑”條,以及《續博物志》載:“物有異而相制者,翡翠屑金……”翡翠屑金即利用翡翠石使黃金碎成粉末。歐陽修在《歸田錄》中也提到過翡翠屑金:“而翡翠屑金、人氣粉犀,此二物則世人未知者。余家有一玉罌,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為碧玉。在潁州時,嘗以示僚屬。坐有兵馬鈐轄鄧保吉者,真宗朝老內臣也,識之,曰:此寶器也,謂之翡翠。云禁中寶物皆藏宜圣庫,庫中有翡翠盞一只,所以識也。其后,予偶以金環于罌腹信手磨之,金屑紛紛而落,如硯中磨墨,始知翡翠之能屑金也”助劑研磨法又細分為二:一是采用金箔+膩粉+牛乳,用文火煎致乳盡,金箔如泥,再于火上焙干,研為粉末,這是用中國中藥制金粉的方法。其二是狐剛子法,見胡剛子著《出金礦圖錄》、《五金粉圖經》,其工藝技術如下:“消新出狂金、銀投清酒中,淳酰中,若(或)真蜜中二百度,皆得柔潤……爾消投豬脂中二百遍,變得成柔金。打成?。ú?,細剪下,投無毒水印為泥,率金一兩,配水銀六兩,家麥飯半盞許,合水。于鐵臼中搗千杵,候細好,傾注盆中,以水(淘)去石,詳審存意,勿令金隨石去。研訖,篩粗物,更研令細,勿置土釜中,覆薦以鹽末,飛之半日許,飛去汞訖,沙(淘)去鹽,即自然成粉?!秉S白師狐剛子在其《出金礦圖錄》中,對金銀礦種類、分布、品味、真偽辨識、冶煉等方面均有詳細的論述。為減少金、銀毒,首創了“煉金銀粉”法,并相沿至明代,后因醫學禁用而被淘汰。但作為非藥用金粉制取在民間或有傳承。   【灑金、撒金】之名應與泥金相關。灑金、撒金又可能是指同種工藝。一般認為,灑金的工藝是按花紋印膠黏劑,然后以金粉灑于其上,有膠黏劑的地方黏著金粉形成花紋。但是,“灑金”或“撒金”之名在元代以前的文獻中未曾有過記載,沈從文在《談金花紙》一文中曾引明屠隆《考盤余事》中提到的明代“細密灑金五色粉紙,五色大簾灑金紙、印金五色花紙”,但沒有言及灑金紡織品。明代有關于“灑金紙”的記載,未見其實,故很難說明其面貌,但考證清代蘇州織造局的一份上奏文件:“又五色灑金絹,每張長一丈六尺,寬六尺,每尺用加重細潔純凈骨力絹,需銀一兩,顏料練染工銀三錢,真金箔一錢四分七厘,灑金工銀三分一厘,每尺一兩四錢一分八厘,每張銀二十三兩六錢四分八厘?!边@一份關于同治八年制造五色蠟紙工料價目,說明了灑金并非用金粉,而是用金箔。所以沈從文在談到金花紙一般性加金技術處理時總結為三種方式:“一、小片密集紙面如雨雪,通稱‘銷金’、‘屑金’或‘雨金’,即普通‘灑金’。二、大片分布紙面如雪片,則稱‘大片金’,又通稱‘片金’,一般也稱‘灑金’。三、全部用盡的,即稱‘冷金’(絲綢中則稱‘渾金’)?!?

    什么是紡織百科

    紡織百科,是對紡織行業的產品、技術、相關規格等等名詞解釋大全。目前已收錄詞條2萬。

    近期將逐步退出完善詞條,編輯詞條等功能。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編寫紡織百科詞條。依靠眾人不斷地更新修改,開創了一種借助互聯網創建、積累、完善和分享知識的全新模式。提升紡織行業知識積累為目標,以服務紡織行業人士為目的。最終創建一個共建共享的紡織行業百科全書平臺。

    紡織網全國服務熱線 紡織:0571-87671520 紡機:0532-80901781 家紡:021-61528936
    紡織網全國銷售熱線
    • 浙江:0571-87671520
    • 江蘇:025-83337999
    • 廣東:020-88529530
    • 上海:021-61043551
    • 山東:0532-80901781
    • 福建:0592-3301608
    • 安徽:0551-62918188
    • 常州:0519-89996111
    • 無錫:0510-82328089
    • 蘇州:0512-67662111
    • 鹽城:0515-89909111
    • 更多

     

    Copyright ? 1999-2023 Texindex.Com.Cn 版權所有·紡織網

    浙ICP證 浙B2-20090135 浙公網安備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14號